English

也谈“民可使由”

2000-10-24 来源:光明日报 周乾 我有话说

《论语·泰伯》中孔子的“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”两句话应怎样解释是一个聚讼千载的话题。较多的人认为应改变传统的“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”的断法,而为“民可使,由之;不可使,知之”或“民可,使由之;不可,使知之。”按改断之举,由于古籍没有标点,既断之后,有的觉其不适。但多是由于照那样断法,语句无法解通。

考之“民可使由之”这两句话,原来的断法并不存在这样问题。而所以要改断,是因为依照已有的解释,便是民众可以使他们自随其便,但不要使他们懂得是为了什么。这样就有了愚民之嫌。因而有人认为孔夫子是圣人,怎么会有这样的主张?从实际的情况看,也确实是没有。于是产生了必是断句有错的看法。经过改断,意义有所改变。“民可使”是说被治民众顺从其治,“由之”,任其自便;“不可使”是说被治民众并不顺从,“知之”给他们讲清道理(另外一种断法,意同)。这样一改,这两句话便带有民主的色彩。不过,像这样的民主,按照民众意志行事,在孔子生存的春秋末期那个时代,是不可能有的。不能想像在当时那种专制的统治下,会容许民“不可使”;而在“不可使”的情况下,会心平气和地向民众讲清道理。是不是圣人能有超越时代的思想?在孔子的言论中,谈到的多是“使民”,如“使民以时”,“使民如承大祭”等,从未涉及“可使”“不可使”的问题,而讲说“民服”则是常事,如“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”,“举直措诸枉则民服”(上引皆出《论语》)等,强调要民服从。再如对待民众,他赞成宽猛相济,认为“政宽则民慢,慢则纤之以猛;猛则民残,残则施之以宽。宽以济猛,猛以济宽。”(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一年》)都与民主无关,所以,在孔子的思想中,是没有“可使”就“由之”;“不可使”便“知之”这回事的。可孔子并没有主张愚民。原来,汉语的字词是多义的,字义不同,由它组成的语句义便不同。在这两句话里,“可”便有不同的意义,既可做可以来理解,也可解做可能。认为这两句话有愚民之意,是把“可”取了前一义,语便成可以任民自便,不可以让他们懂得道理。如取后一义,情况便不同了,其意为,民众能够照样子去做,但不能够懂得究竟是为什么。在这里,“民可使由之”的“由”,便不是任其自便,而是像“率由日章”的“由”那样,作为照那样子理解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